經濟安全

當前位置:首頁 > 經濟安全 > 相關案例

相關案例

防守反擊:中國在WTO貿易爭端中的成長之路(文/ 實習記者 鄧文妍)

發布時間:2012-05-22

防守反擊:中國在WTO貿易爭端中的成長之路

                            / 實習記者 鄧文妍

    “中國開始將貿易爭端與政府決策、外交區分開來,而將其視為法律技術問題,並主動尋求在法律框架下的解決。中國的規則意識在增強,也逐漸認識到WTO爭端解決機製對於維護cq9电子平台自身權利的工具作用。”

 

    近日,美國、歐盟及日本針對中國限製稀土出口一事向WTO提起訴訟,引發國內外關注。商務部副部長鍾山3月23日在“2012中國外貿形勢報告會”上表示:“今年以來我國共遭受了8起貿易摩擦,數額高達22.8億美元,同比增長了80%。cq9电子平台已經連續17年成為遭遇貿易摩擦最多的國家。”麵對矛盾叢生的貿易格局,中國這位WTO的後來者似乎諸事不順,中國入世十年有一,貿易爭端卻有增無減。

防守

    從加入WTO開始,中國就一直以審慎的姿態出現在國際貿易爭端事務中,即使是主動訴訟也通常與別國合作展開,然而更多時候,中國卻是以被訴方的身份出現在國際貿易爭端中。

    中國WTO“敗訴”第一案出現在2008年,當時是針對2006年美國、歐盟和加拿大訴中國的進口汽車零部件關稅措施,2008年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構做出中國敗訴的裁決。中國在首次敗訴裁決中開始體會到對手已經不再客氣,“以和為貴”的中國式處事態度在WTO似乎也不再吃香。自此以後WTO的貿易爭端接踵而來,尤其是到了2009年,WTO新發生案件則更是半數涉及中國,當年中國超越美國、歐盟成為當年WTO爭端解決的主角,被學者稱為“中國在WTO爭端解決中的崛起年”。

    在此次美日歐就稀土出口限製將中國訴至WTO之前,中國剛剛經曆了一次國際貿易爭端的敗訴,此次訴訟是2009年由歐盟、美國和墨西哥發起,指稱中國以環境為由,限製9種原材料出口的關稅、配額及其他一些政策,導致它們本國的製造商被迫為鋁土礦、焦炭和鋅等商品支付更高的價格。2012年1月30,WTO決定維持之前的裁定,認為中國限製原材料出口的政策違反了國際貿易規則。

    從中國正式加入WTO到2011年12月,中國作為爭端方參與了世貿組織30起案件,涉21項爭端。其中,在8起案件中作為起訴方,涉及8項爭端;在22起案件中作為被訴方,涉及13項爭端,在作為被訴方的被動防守中,以和解結案的案件居多,其餘則是敗訴。

反擊

    其實早在2002年中國就以原告的身份起訴美國的鋼鐵保障措施,但中國是在繼歐盟、日本和韓國之後提出的磋商請求和設立專家組請求,且指控事項與其他WTO成員幾乎相同。“這還算不上真正意義的中國獨立參與WTO爭端解決機製,一定程度上有搭歐盟便車的成分。但不管如何,初戰告捷有著提振信心的作用”複旦大學法學院教授龔柏華評價道。

    當了一段時間的見習生並且曆經各種摩擦之後,2007年,中國第一次單獨就美方對中國銅版紙的反補貼暨反傾銷措施啟動WTO爭端解決程序。當年11月20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最終裁定中國銅版紙產品未對美國相關行業構成損害威脅,美國商務部此前的“雙反”製裁被一筆勾銷。中國首次利用WTO貿易爭端機製打了一場漂亮的反擊戰。

    最近的一次中國申訴的對象也是美國:2011年2月28日,中國在日內瓦將美國對華暖水蝦采取的反傾銷措施訴諸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製,此案是我國農產品遭遇的最大一起反傾銷案,目前WTO尚未作出裁決,與此相關的一個成果是就中國兩家暖水蝦企業到美國際貿易法院訴美國商務部,法院認定美國商務部在對華暖水蝦反傾銷案中對人工工資和原料蝦價格的計算有誤,並要求美國商務部重新調查。根據法院判決,美商務部將兩家企業的反傾銷稅率分別從82.27%和80.19%大幅降低為8.45%和5.28%。這次判決算是一個階段性的勝利。而在2010年,中國訴美方對中方的銷美輪胎征收反傾銷懲罰性關稅一案中,WTO駁回了中國的申訴,仲裁小組認為美國在2009年9月對中國銷美輪胎采取 “過渡性質保護措施”征收懲罰性關稅未違反WTO規定,中國方麵則提出上訴,上訴報告已經通過。

    總體來說,龔柏華教授認為,中國基本上還是維持著攻少守多的狀態。在反擊的過程中,WTO爭端解決機製的有利一麵逐步凸顯,中國逐漸從被動防守中轉向主動反擊,不過相較於防守的次數,反擊的次數顯然少了許多,拿申訴/被訴比來看,中國是1:2.88,即中國每提起一項申訴就會遭受2.88項被訴,而這一比例在美國是1:1.15,在歐盟是1:0.82。

在摩擦中成熟

    中國入世以來不管是防守——作為被訴方,還是反擊——作為申訴方,都顯示出一個貿易大國想合理地解決貿易爭端,合法地維護企業利益,這就必須正麵迎戰,在摩擦中趨於成熟。從近年中國就貿易摩擦訴至WTO的案件來看,申訴的事項一般集中於貿易救濟措施。貿易救濟措施指為了保護本國貿易安全而製定的措施,中國的貿易救濟措施主要包括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對外經濟貿易大學WTO研究院楊榮珍教授說,在中國提起申訴的8起案件中,有7起是關於貿易救濟措施的,而中國恰恰是全球貿易救濟措施的主要製裁對象。中國自1995年至今,每年均是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中國2004年至2010年遭遇的反補貼調查也占同期全球反補貼調查總數(共86起)的一半。“在這種情況下,針對外國的貿易救濟調查提起爭端解決,澄清雙方存在的爭議,以盡可能地減少貿易救濟措施對中國產品出口造成的不利影響,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楊榮珍教授指出。

    而作為被訴方,涉案事項的領域則比申訴事項廣泛得多,“具體包括: 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進出口限製措施、補貼、知識產權、服務貿易、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及貿易救濟措施等。其中許多涉案事項還是WTO爭端解決機製以往未涉足的新領域,如知識產權保護的實施、服務市場的開放、出口限製措施等。”楊榮珍教授說。因此,中國作為申訴方的反擊,其實也是在多次防守之後對WTO規則趨於熟稔的表現,而在其他領域的申訴與美國、歐盟等貿易體的差距還很大。

    自1995年WTO成立以來,美國和歐盟一直是參與WTO爭端解決機製中的訴訟大戶。截至2011年10月,在WTO成員參與爭端解決案件數的榜單上,不管是作為申訴方還是被訴方,美國參與的案件數都排名第一,占到了總案件數的49.4%。作為貿易強國的美國也常常在WTO的爭端中吃敗仗,華東政法大學教授朱欖葉曾經撰文指出:“在美國作為被申訴方的106個案件中, 美國敗訴的有101個案件,而其作為申訴方的也有3個案件敗訴,歐共體作為被申訴方的65個案件中, 有63個案件敗訴,美歐各自的敗訴率分別達到了95% 和97%。”因此WTO的爭端解決機製似乎說明了一個問題:成不是王,敗也不是寇,關鍵還是在於態度。事實上,朱欖葉說,在WTO中, 絕大多數申訴方都能取得勝訴的結果。據她統計,截至2009年8月底已經通過的118個專家組/上訴機構報告中, 僅有13個是申訴方完全敗訴, 申訴方的勝訴率為89%。因此,在WTO這個大家庭中態度積極、主動出擊才是正確的處“世”之道。

    在資本的原始積累時期,貿易爭端的後果就是戰爭。二戰後期,人們逐漸認識到30年代國際貿易中的那種以鄰為壑、以稅為盾的“關稅戰”貿易保護政策給世界各國的經濟和政治造成了巨大損失。60年代美歐的農產品貿易爭端引發的關稅戰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1962年6月,歐共體對美國凍雞進口征收差價稅,從每磅4美分提高到每磅13美分,使美國凍雞對西歐的出口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減少了60%。美國政府要求歐共體減低凍雞及其他農產品的進口稅,並聲言如不接受,就要進行報複。歐供體非但不予理睬,還增加了5%的對非成員國的家禽進口稅。1963年美國開始還擊,對主要來自歐共體的卡車、白蘭地酒、馬鈴薯等進口商品提高關稅,歐共體也相應提高美國鋼鐵進口稅,更提高凍雞的進口稅,這就是有名的美歐“凍雞關稅戰”。由於沒有一個良好的爭端解決機製,貿易戰常常引發雙輸的局麵。

    為了協調各國複雜的貿易利益,有識之士開始尋求貿易爭端的解決辦法,這個辦法最初是形成《國際貿易組織憲章草案》,然後是“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最終以WTO的形式在1995年確定下來。而中國在2001年正式進入WTO,意義不可謂不大。十多年來,中國遭遇了各種各樣的貿易摩擦,在摩擦的磨練中cq9电子平台開始變得專業。“中國開始將貿易爭端與政府決策、外交區分開來,而將其視為法律技術問題,並主動尋求在法律框架下的解決。中國的規則意識在增強,也逐漸認識到WTO爭端解決機製對於維護cq9电子平台自身權利的工具作用。”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韓立餘如是評價。各國能在WTO的交鋒中博弈出更加合理的貿易製度,協調出更多的雙贏局麵,這才是WTO爭端解決機製的最終意義所在。此次歐美日訴中國限製稀土出口一事,如果人們還隻是流於對歐美諸國的是非價值判斷,就辜負了各國多年來為貿易全球化所作的努力,也辜負了中國入世以來曆經的各種磨練。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要隨時準備應戰。

上一個: 聚焦兩會:關注國民經濟 助力中小企業(文/實習記者 焦彥晨) 下一個: 企業家與職業經理人:親密有間?(實習記者/鄧文妍)
^
網站地圖凱發K8凱發K8凱發K8凱發K8凱發K8凱發K8凱發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