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全級別“絕對安全、較安全、不太安全、不安全”中,我國石油安全程度屬於不太安全之列。
石油安全是國家能源戰略安全體係中的其中一環,所以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應從宏觀層麵上優化能源結構,以具有前瞻預測性的戰略眼光建立健全保障石油安全的大體係。
文/ 特約記者 陳識
2010年7月16日18時,一聲巨響打破了大連市新港黃昏的平靜,一艘30萬噸級外籍油輪因操作不當,泄油引發輸油管線爆炸,引起火災並引發部分原油泄漏入海。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立即作出重要批示,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16日連夜趕赴大連,現場指揮海上油汙應急處置工作。就在幾個小時前,受到成功堵漏墨西哥灣泄漏油井的消息的提振,英國石油公司股價上漲4%,而在距離大連不遠的韓國首爾,國際能源署總幹事田中伸男在2010能源技術展望會議上表示,如果世界各國積極執行低碳增長政策,全球石油需求可能會在未來25年內達到峰值。
石油,又是石油。
作為一種對國家政治、軍事和經濟影響深遠的關鍵性戰略資源,石油能源對當代國家經濟生活影響巨大,石油消費占全球各國能源消費總量的40%以上,同時,與石油產業相關聯的上遊和下遊產業眾多,一旦石油供應長期中斷或價格劇烈波動,相關部門、產業和企業必將受到嚴重衝擊,因此,對一國的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而言,石油供應和價格的影響可以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研究我國石油安全狀況及戰略對策——尤其是全球經濟危機陰霾尚未完全散去之時——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石油安全一般是指石油進口國能夠以合適的價格穩定地獲得足以保障經濟持續發展所需要的石油供應,也就是使石油供求、消費和儲備處於一個良好的運行狀態,目的是要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對石油的需求數量。根據近年來中國石油安全指標測度結果,在安全級別“絕對安全、較安全、不太安全、不安全”中,我國石油安全程度屬於不太安全之列。如果把中國石油安全比作一個人,那麽他現在正處於亞健康狀態。
五大症狀
暴飲暴食:石油過度消耗
2009全球石油探明儲量增長7億桶(1桶=0.1818噸),達到1.3331萬億桶,而受全球經濟衰退趨勢影響,2009年全球石油需求下降,全球石油日消費量下降了120萬桶,創1982年以來的最大降幅,但是對於一個GDP增速多年來保持在9%以上的大胃口經濟體,我國的石油進口量和消費量都持續增長,其中表觀消費量超過4億噸,繼續保持自2003年以來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和消費國的位置,相形之下,2009年約1.89億噸的中國石油產量對填飽石油消費的肚子還差得很遠,我國目前正處於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在整個經濟水平由低向高過渡的過程中,對經濟的強迫性增長的要求明顯,其表現是以消耗大量資源來換取經濟增長速度。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粗放經濟增長模式下石油的過度突發消耗而非逐步消耗,造成供需矛盾不斷擴大,不但在經濟上缺乏效率,對我國整體社會經濟發展也將形成巨大隱患。我國目前並未建立有效機製對石油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來控製石油消費毫無節製的饕餮。
挑食偏食:石油進口的來源地相對集中,運輸路線和貿易方式單一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2008年的數據,進口石油絕大部分來自於中東和非洲,其中來自中東的進口石油比重約50%,非洲則占30%左右,從地區局勢看,眾所周知,中東地區石油資源雖然豐富,但也正是因此成為全球敏感地帶,各方勢力參與其中,局勢錯綜複雜,非洲也是戰事不斷,無疑增加了外交和貿易成本,對其過分依賴要承擔巨大成本和風險,難以保障我國石油安全;從交通運輸安全看,我國的石油進口以海運為主,運輸線漫長,而且必走霍爾木茲海峽和馬六甲海峽,線路上的這些地區並不太平,如近年來猖獗的索馬裏海盜就讓人為石油安全捏了一把汗;貿易方式上,石油進口現貨交易超過90%,單一的石油貿易方式,敏感性很強,極易受到經濟情況變化的幹擾,波動大、抗風險能力差。經驗告訴cq9电子平台,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更何況這個籃子本身就漏洞百出。
吃別人的嘴軟:石油的進口依存度不斷增加
2009年底,全球石油剩餘探明儲量為1855.04億噸,我國石油儲量僅27.88億噸,且按照人均石油剩餘可采儲量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1%,盡管石油勘探技術在不斷進步,但探明石油儲量卻在逐年下降,如果沒有新的石油勘探,我國石油資源20年後就可能枯竭,而正如cq9电子平台前麵提到的,作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和進口國,2009年,我國淨進口原油突破2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達51.3%。預計2020年我國石油消費量將達到5.63億噸,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可能達到57.37%,與現在的美國相當。
坐吃山空:戰略儲備不足
必要的石油儲備不僅能夠應付石油的短期缺乏或者供應中斷,防止石油緊缺,保證國家經濟、政治的穩定,還能通過適當地增加或減少儲備量來平抑石油價格,穩定石油市場,然而,中國並未建立起完善的石油儲備體係,盡管政府已著力加強石油儲備建設,在鎮海、岱山、黃島、大連加緊建立4個國家級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其中鎮海基地已全部注滿石油,其它三個國家油儲基地也將在兩年內注滿石油。但據中國國家油儲中心人士透露,即便四大基地都注滿原油,再加上三大石油公司為期21天的商業儲備,中國的儲備能力也隻有37天,仍遠遠低於美國(175天)和發達國家現在的標準(90天),中國石油儲備仍麵臨坐吃山空,抗危機能力脆弱的境地。作為石油戰略體係重要組成部分的石油儲備體係的欠完善,與中國逐漸崛起的大國地位也極不相稱。
獨食難肥:壟斷之害與石油體製之弊
2010年5月30日,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排名,中石油首次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企業,這也是中國企業第一次位列“世界五百強榜首”,本應是讓國家揚眉吐氣之事,在國內卻少人喝彩,原因大家心知肚明:壟斷。
盡管經過1998年以來的重大改製以及隨後的中石油、中石化重組上市,加快了中國石油產業市場化、國際化的進程。然而目前國有石油巨頭的銷售係統基本沿用計劃經濟體製下形成的石油分銷體係。盡管競爭機製的引進,建起了一個相對開放的市場,然而在更深的層次上仍處於絕對的"地域壟斷"中,原油、成品油供應以及定價機製尚未與國際接軌;盡管石油外貿公司各自按國家分配的計劃指標分月度組織進出口,基本上采用現貨貿易方式從國際市場購買石油,從而出現"買漲不買落"現象。解決石油供應安全問題,必須提高市場應對危機的能力,而在現有壟斷體製下,市場主體的嚴重缺乏,供求關係扭曲,中國石油用戶無法未雨綢繆預見隱患,更別提有效化解危機了,體製的弊端嚴重威脅了石油安全,阻礙了經濟發展。包括上麵提到的石油儲備體係的建立,僅僅靠中石油和中石化運作,國家單一主體進行石油儲備,反應靈敏度較低,適應性較差,缺乏效率,難以提高石油安全等級。
處方:四個多元化
替代機製多元化:加大技術投入,開發石油替代品,比如煤化油、生物柴油技術都是可行的選擇,同時,向海洋進軍,加緊海洋石油資源的勘探和研發海洋采油技術,事實上,成立於1982年的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在2009年儲量替代率已經高達163%,遠超出年初設定的儲量替代率目標,逐漸成為中國石油安全的一大保障。
進口途徑多元化:在穩定傳統來源的基礎上發展多元化進口渠道,逐漸減少過度依賴性,加大從其他國家進口石油的比例,同時積極采取新運輸方式,比如與接壤國家通過陸路管道,開發管線運輸技術與能力也是增強運力、節約成本、降低風險的有效手段。
貿易方式多元化:鑒於單一現貨貿易的風險,可建立完善期貨貿易交易市場,參與國際石油期貨貿易調整油價,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增加風險轉移的手段,同時,其他方式如共同合作開發、以貨易貨、海外投資、與供應方長期合作等也會比較有效地增加抗風險能力。
市場主體多元化:引入市場體製,鼓勵民營企業,吸納民間資本,政府相關部門的職能結構應該向服務型監管型轉變,逐漸突破僵化的壟斷體製,這就需要依靠健全的法製進行保障,將能源、經濟、環境協調發展和政府監管與市場機製並重作為目標和工具性原則,同時借鑒各國通行的石油法律框架及其製度變遷規律,健全中國石油安全法律保障體係,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海洋石油安全管理細則》即為一例。同時,構建合理的石油安全評價指標體係,加強國家和社會對石油安全情況及其發展趨勢的監測和評估能力。
正如蘇軾在《晁錯論》中所說,“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中國石油安全應該在戰略上及早製定完善,策略上及時適應調整,在中觀和微觀層麵上發現問題,並且對症下藥,而由於石油安全是國家能源戰略安全體係中的其中一環,所以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應從宏觀層麵上優化能源結構,以具有前瞻預測性的戰略眼光建立健全保障石油安全的大體係,從而保證我國石油產業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