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蔬菜外,“洋種子”已全麵進入中國的大豆、玉米、小麥、花卉等領域,並逐漸形成壟斷之勢,國內種子麵臨全線失守、全軍覆滅的險境,我國種業正遭遇滅頂之災。
文/實習記者 潘碧虹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種子是穩定糧食生產、發展現代農業的基礎。糧食安全事關國計民生,種子安全更是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之一。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農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糧食、棉花、蔬菜、水果等農作物均常量都在世界第一位。cq9电子平台用占世界9%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我國屬於種質資源大國,搜集保存了39.2萬份資源,為育種創新奠定了物質基礎。但中國種業起步晚、基礎弱,雖擁有本土化資源、市場、價格和人才優勢,但跨國企業依靠強大的研發實力、雄厚的資金優勢、成熟的市場運作和先進的管理經驗,已對中國種業構成競爭壓力。如果中國種業市場由“洋品種”占據主導地位,將給糧食安全帶來重大隱患。中國種子市場一旦被外國企業控製,中國農業因種子失聲,沒有話語權,中國農業的“脖子”就會被人掐住,中國農業將會受製於人。
有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共注冊種子企業8000多家,注冊資本在3000萬以上的隻有200多家,有效經營區域為全國的育繁加銷售一體化的大型企業不足80家,擁有自主品種權的企業也僅100多家。全球種業10強公司占全球種業市場份額的35%,而國內種業10強公司占市場份額的比例僅為0.8%。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種子需求國,常年用種量為300億公斤,價值達500億元。巨大的市場空間吸引了孟山都、杜邦-先鋒、先正達等跨國種業巨頭紛紛搶占國內市場。特別是2000年我國頒布了《種子法》,國內種子市場,尤其是蔬菜、花卉市場對外資全麵開放,蓄勢已久的國外大公司紛紛登陸中國。據稱,目前我國70%的種子市場被國外企業控製。“洋企業”的大量湧入,嚴重擠壓了國內種子企業的生產空間。“洋種子”已控製了我國高端蔬菜種子50%以上的市場份額,幾乎涉及所有的蔬菜品種。除蔬菜外,“洋種子”已全麵進入中國的大豆、玉米、小麥、花卉等領域,並逐漸形成壟斷之勢,國內種子麵臨全線失守、全軍覆滅的險境,我國種業正遭遇滅頂之災。
其實,“洋種子”沒什麽不好,其湧入對我國農業生產可能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給cq9电子平台帶來高產優質的農產品,豐富了我國農作物品種,也為我國引進了先進理論和技術,推動了我國農業整體水平的提高,增大了技術所有者對農業生產的控製權。但經過一段“潛伏”,外資企業以其優質、特色、低價進入市場,呈現快速發展勢頭,愈發威脅我國種業發展,本土的種子企業也顯得“弱不禁風”。
從近幾年的發展趨勢看,“洋企業”呈現出四個特點:一是投資重點由園藝向糧食作物發展;二是投資環節由生產經營向科研育種延伸;三是投資形式由合資向並購發展;四是投資布局由城市向主產區推進。外資企業在售後技術服務上狠下工夫,專門派技術人員下鄉指導,同時通過電台、電視台舉辦培訓班、印發資料等形式,讓菜農們掌握栽培技術。這種做法,就是要先占領市場,讓市場對其產品產生依賴。當他們有能力控製市場大賺一筆的時候,種子的定價權問題隨之暴露。
我國種子企業進入市場尚屬“初級階段”,企業發展“多、小、弱”。多是指目前我國持種企業8000多家,而美國僅100多家,印度600多家;小是指我國前十強種子企業僅占國內種子市場份額的13%,美國前20家種子企業壟斷了其70%的市場,登海、隆平、敦煌、德農、豐樂等5家上市公司2008年銷售額僅相當於美國孟山都公司的1/15;弱是指品種是企業的核心力,而我國種業的品種選育與生產經營嚴重脫節。目前我國99%的種子企業沒有品種研發能力,最具研發能力之一的登海種業每年科研投入僅2000萬元左右,而美國先鋒公司年研發投入達數億美元。
造成我國種子企業“多小弱”的原因,一是種子企業進入市場不足10年,企業的原始資本積累尚未完成;二是現有育種資源和人才多集中在公共科研單位,對企業的育種創新支持不夠;三是絕大多數種子企業沒有自主品種,侵權行為嚴重,擠占了育繁推一體化企業的發展空間。為了改變種業的“多小弱”現象,應提高種子生產經營準入門檻,對種子零售商實行嚴格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發放,同時建議對種子零售人員作執業資格規定。應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科研投入新機製,堅持研發機製、科技創新、經營機製創新相結合、滿足服務全國、走向世界的需要,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具有國際水平的現代種業企業。國內種子企業的良莠不齊和跨國企業的攻城略種,使企業兼並重組顯得越發迫切。
此外,種子生產基地基礎條件普遍落後。種子生產是種子工作的基礎,種子生產基地管理是種子管理工作的關鍵環節,各地要進一步提高種子生產管理工作的認識,要探討種子生產基地管理的有效途徑,特別是各級部門、組織在種子生產基地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要加強宣傳,引導和協調種子生產各方的利益,推動種子生產和基地管理健康發展。
為了保證糧食安全,種業安全問題不容忽視。中國種業的發展應爭取朝著向國際化接軌、市場化競爭、集團化發展、科研化提高、法製化監管的方向努力,不讓“洋企業”掐住cq9电子平台農業經濟的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