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其石油儲量居非洲第一,而且靠近地中海,是中東石油運到西歐、美國的必經之路,東接歐、亞、非三洲交通樞紐的埃及,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從
一、 利比亞戰事對經濟的影響
利比亞的動蕩局勢,給利比亞本國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石油是利比亞的經濟命脈和主要支柱,該國95%以上的出口收入來自石油。戰爭的爆發導致利比亞原本每天160萬桶的石油產出全部中斷,正常的經濟秩序被徹底打亂。
此次戰爭引發的“蝴蝶效應”正在全球迅速擴散,尤其是原油價格的連日走高,盡管當前利比亞供應的原油占世界產量的比例不到2%,但都屬質量極佳的輕質油,大多出口歐洲,因此對布倫特油價有很大影響。隨著聯軍對利比亞轟炸的展開,投資者對市場缺油的恐慌情緒重新占據了市場主流,國際油價迅速回到百元以上;加之國際投機資本借機炒作,導致國際油價再次上演暴漲行情。高油價必然最終會造成多個行業的生產成本大幅增加。而這些波動不僅會給全球經濟複蘇蒙上陰影,還將進而影響到全世界人們的吃、穿、行、用等生活領域。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中國的經濟也因為這次戰爭而蒙受了巨大損失。近年來,中國十幾家大公司在利比亞大量參與了道路橋梁、水利電力、建築以及通訊等工程。根據
我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盡管利比亞石油隻占中國石油進口量的3%,但由於利比亞也是我國為數不多的輕質原油即低硫原油輸入國家之一,更由於利比亞戰亂對全球油價的助推,中國在原油供應保障和輸入性通脹上都麵臨很大的壓力。
更為嚴重的是,戰事打破了在利比亞、在北非、在整個非洲地區的戰略平衡,使非洲整個地區進入一個相當長的轉型期,在此轉型期內局勢不會穩定,肯定會影響中國自非洲獲取石油、礦產的能力,破壞對中國極其重要的“歐亞海上運輸線”的穩定運行。
二、利比亞戰事對中國經濟安全的啟示
所謂國家經濟安全,是指經濟全球化時代一國保持其經濟存在和發展所需資源的有效供給、經濟體係獨立穩定運行、整體經濟福利不受惡意侵害的狀態和能力。其核心是國民經濟體係抗擊外來衝擊的能力,主要包括資源安全(如糧食、能源、人才、資本)、金融安全、產業安全、財政安全、信息安全等。
這次的利比亞戰事對中國經濟安全的影響是長遠而深刻的,筆者認為如下幾個方麵的啟示:
(一)針對資源安全,要加快步伐,加強石油的勘探、儲備和拓展新的供應渠道。
石油是一種關鍵性經濟資源,對國家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影響深遠,與一國經濟安全的關係十分重大,石油安全的核心內容是供應安全、價格穩定、儲備充分。中國2010年原油消費量4.3億噸,進口原油2.39億噸,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和消費國;在戰略儲備方麵,美國實際儲備原油可滿足158天消費,日本石油儲備相當於160天進口量,歐盟國家則建立了相當於90天進口量的石油戰略儲備,而中國從2003年起才開建石油儲備基地,到2010年底石油戰略儲備庫容才達到2650萬立方米,目前中國的石油戰略儲備大約隻有30天的進口量,大約17天的消費量。
由於資源有限性和資源分布的地理性、分散性,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擁有發展經濟所需的全部資源。謀取資源的供給、彌補國內資源的不足,一直是國際貿易的一個重要動力,也是經濟全球化趨勢越來越加速的根本原因之一。但是,利比亞戰事又一次提醒cq9电子平台,國際貿易往往被戰爭、國際關係惡化甚至是意識形態因素所打斷,而國際分工和跨國生產也往往受到各方麵的不利影響。甚至可以說,風險和變數的存在才是常態。所幸的是,中國從利比亞進口石油數量有限, 2010年中國從利比亞進口原油7,373,014噸,僅占全國進口總量的3%,所以該國的局勢動蕩暫時對我國原油進口沒有太大影響。但除利比亞之外,中國目前的石油進口50%多來自中東地區。隨著北非及中東危機有進一步演進的趨勢,如果中東局勢繼續惡化,主要石油生產國如沙特等出現政局動蕩,那麽對中國石油行業乃至對整個中國經濟的影響將會是災難性的。
中國作為石油消費大國,實現能源進口多元化,對於國家的能源安全至關重要。所以,中國必須要加快步伐加強勘探,加大石油儲備,拓展新的供應渠道。
(二)針對產業安全,一要加快從重外貿轉向擴內需的經濟結構調整
產業安全是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產業安全是指一國在對外開放的條件下,在國際競爭的發展進程中,具有保持民族產業持續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始終保持著本國資本對本國產業主體的控製。產業安全中對外貿易綜合依存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安全指數,凡是對外貿易綜合依存度超過40%的國家的經濟和政治必然具有較強的依附性。在平時,依附型經濟不可避免地要向中心國家輸送著大量利潤,在危機時刻,由於現行世界經濟體係內在的不合理、不均衡,使處於危機中的發達國家非常容易向邊緣國家轉嫁危機,依附型國家往往會成為受挫最重的國家。
利比亞現在經濟結構是全民所有製為主導的多種經濟,國有化的石油產業為主體經濟。石油是利比亞的經濟命脈和主要支柱,該國的外貿依存度高達95%。雖然利比亞的生活水平、福利水平、教育水平、醫療水平為非洲之冠,但是在全球產業分工中其實也處在產業鏈的低端,而且由於外貿依存度過高,利比亞的國民經濟體係同樣是非常脆弱的依附型經濟。在和平時期,因為作為國家命脈的大宗商品價格,仍然操縱在各大交易所的金融資本手裏。是把石油等商品炒上雲端,還是打入深淵,全看國際金融資本贏利的需要。現在戰事一開,西方陣營的石油禁運,就足以把利比亞國民經濟推到崩潰的邊緣。
從目前利比亞的戰事,到整個大中東地區的社會動蕩,實際上仍然是全球金融危機的一個波動,是全球金融危機向全球社會危機傳導的體現。中國作為一個製造業國家也處於世界經濟體係的“半邊緣”地帶,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多年以來一直高居60%以上,事實上,大宗商品價格的飆升已經正在把危機轉嫁進中國。
降低外貿依存度,擴大內需不僅是中國的基本立足點,也不僅是中國的長期戰略,更是當務之急。
(三)針對產業安全,二要加強海外經營投資的風險控製,加大對海外經濟利益的保護力度
中國“走出去”戰略實施以來,中國企業國際化運作、並購日益活躍,國際工程承包,海外投資業務迅速發展。但與此同時,中國並沒有關於海外經濟利益的統一法律保障體係,金融谘詢、投行、評級等中介配套服務機製也沒有相應跟上,而企業自身在海外項目開發、評審、執行過程中也因為缺少戰略思維規劃,往往采取各種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導致企業“走出去”後麵臨多重風險。對於加強中國的海外經濟利益保護方麵,筆者有以下幾點的思考:
1、政府和企業要共同加強風險控製。從近年來中國海外的項目分布情況來看,在高風險地區的投資經營所占比重都過高,且近年來有增多的趨勢。這固然和中國海外影響力增強有關,卻也和一些企業、決策者或對投資地情況了解不足、或沉湎於“富貴險中求”的指導思想有關,很多官方機構、部門、企業也確實存在過於重視簽約量、生效量、合同總價的績效考核機製。今後,在項目選擇階段,除了企業內部的評估外,還應充分依托國內外的信用評級體係。對於在較高風險的國家與地區的項目,應慎用BOT模式,慎用賣貸模式;在項目評審階段,應該提高主權評級打分權重,加強信保理賠強製條款;在項目執行階段,要加強對所在國政治形勢的跟蹤和評估。
2、要提高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管理能力。當前中國“走出去”的企業,突出問題表現在國際化經營管理能力嚴重不足,特別是在合同管理、組織文化整合和人力資本整合方麵,中國企業與國際行業領先者相比都存在較大的差距。這種差距的客觀存在使得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和承擔更大風險。以加強合同管理為例,各企業不僅要高度重視一些常見常用重要條款如保函的格式、要求、性質,付款進度、付款比例、罰款指數、交付條件等,對那些看似累贅的條款如不可抗力條款、中止條款、複工條款、勞工條款也應逐字逐句地予以重視。
3、官方應指導索賠工作。此次利比亞戰事造成大量的中國在利項目的突然中止,戰後利比亞政治生活狀況可能發生劇變,原來的發標方、業主或麵目全非,或可能不知下落,原有的合同可能會不了了之,甚至被公然撕毀。畢竟按國際慣例,戰爭損失屬不可抗力,戰亂與動亂的財產損失一般不在國際保險和合同賠償範圍之內。中國官方應通過有力渠道,幫助企業盡量爭取索賠。如可根據戰爭賠償的法律(如聯合國第692號決議),向利比亞政府(無論新、舊)索取部分國家賠償。在今後其它國家或地區的索賠工作中,官方的這種指導角色也應該常態化。
4、中國企業不要“迅速回場”。此次利比亞危機成因複雜,卷入的利益方很多,即使戰爭暫停,深層矛盾在十數年之內也很難緩解。但戰後的利比亞當局為盡快恢複元氣,勢必會以各種優惠、承諾,引誘包括中資在內的各國投資回歸。有關企業應認清形勢,慎重“回場”,中國政府和駐外機構也應審時度勢,嚴格把關,對不合適的冒險經濟舉措果斷叫停。伊拉克戰後重建的長期複雜局麵已經充分證明了不能迅速回場的正確與必要。
這是一個矛盾和對抗俯拾皆是的時代,這是一個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相交織的時代,這是一個中國的海外經濟利益已經上升為中國的重要經濟利益的時代。盡管有很多國內外評論對中國這次在利比亞的撤僑行動表示讚歎,但是其中暴露出來的cq9电子平台國家的短板尷尬卻也是難以遮掩的——中國還缺乏相應的維護手段更好地維護海外利益。
無論cq9电子平台得出多少對中國經濟安全的啟示,歸根結底,對中國海外經濟利益的保護最後還是要落到中國的綜合國力的提高上來。
(作者:BINCHINA/CQ9电子國際經濟協會)